理财是伴随人一生的一项系统工程,而在我们所身处的每一个阶段,采取适合自己的理财策略,无疑是我们实现人生幸福的有力保障。在人生的每个阶段,其财务状况、获取收入的能力、财务需求与生活重心等各不相同,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,个人或家庭的理财观念和理财策略也不尽相同。

一、个人生命周期理论
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F·莫迪利安尼和R·布伦贝格、A·安东共同提出来的。
依据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,从对个人消费行为的研究出发,该理论的前提是: 首先假定消费者是理性的,能以合理的方式使用自已的收入,进行消费;其次,消费者行为的唯一目的是实现效用最大化。这样,理性的消费者将根据效用最大化的原则,根据他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。消费不是取决于个人现期收入,而是取决于其一生的收入。人的一生,消费是相对稳定地贯穿始终的,而收入与支出却有较大的波动性。因此,把握好个人和家庭不同时期的特点,合理地分配家庭收入,以实现消费的稳定性,这样才能做到既可保证生活需要,又使节余的资金保值、增值。
二、家庭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、需求和目标
| 形成期 | 成长期 | 成熟期 | 衰老期 |
阶段 | 从结婚到子女幼儿期 | 从子女幼儿期到子女经济独立 | 从子女经济独立到夫妻双方退休 | 退休之后 |
收支 | 薪酬为主,子女出生加重家庭负担
| 薪酬为主,支出趋于稳定,负担重
| 以薪酬为主,支出随子女经济独立而减少
| 收入转向以理财收入及转移性收入为主,医疗费用支出增加,其他费用支出减少
|
储蓄 | 收入增加且支出增加,储蓄低水平增长
| 收入增加支出稳定,储蓄逐步增加
| 收入处于巅峰状态,支出逐渐减少,募集退休金黄金时期
| 支出大于收入,财富开始减少
|
资产 | 资产总量有限,追求高风险高收益投资
| 资产增长变快,注重投资风险管理
| 资产达到巅峰,降低投资风险
| 变现资产支付支出费用,投资趋于固定收益类
|
负债 | 信用卡透支或消费贷款
| 承担房贷负担 | 房贷逐年减少,退休钱结清所有大额负债 | 无大额、长期负债 |
理财目标 | 保持流动性的同时配置高收益类金融资产,例如股票基金、货币基金、流动性高的银行理财产品等
| 保持资产流动性,适当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,如债券基金、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
| 以资产安全为重点,保持资产收益回报稳定,增加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比重,减少高风险资产的持有
| 进一步提升资产安全性,主要投资于储蓄及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,并购买长期护理类保险
|
核心资产配置 | 股票 70% 债券 10% 货币 20% | 股票 60% 债券 30% 货币 10% | 股票 50% 债券 40% 货币 10% | 股票 20% 债券 60% 货币 20% |